在猪场,护理员倾向于将肿块脐疝和脐痈归为单一的脐带缺陷类别。可能是不同的因素导致了它们的形成,但这些因素究竟是什么,猜测仍然多于事实。
这两种类型的脐带缺陷之间的共同点是,患病猪被认为有瑕疵,通过传统渠道往往无法销售。
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兽医学生Mindi Bracy告诉《今日猪健康》:“这些猪通过工厂时,包装工必须减慢生产线的速度。”“所以,这些猪常常被安乐死。”损失可能会迅速增加,取决于农场的缺陷发生率。
Bracy着手研究脐带缺陷的风险因素,根据全球文献综述,脐带缺陷处于0.4%至6.7%的范围。1
其研究目标有两个:了解10-12周龄的猪中影响脐疝和脐痈发生率的农场风险因素,并确定相关的细菌种群和抗生素敏感性,为合理使用提供指导。
奠定基础
研究在大型商业生产系统中进行,该系统记录了3%的猪发生脐带缺陷。使用前6个月的数据,以选择疝缺损发生率高和发生率低的签约的产仔场。共有11个具有相同基因组成的母猪场入选研究。
Bracy访视农场四次,以观察并采集被认为影响脐带缺陷率的因素的数据。在每个农场的两个批次中,该时期从出生持续至12周龄,共采集22次。“我对研究不知情,所以我不知道哪些农场属于哪一类。”她说。
第一次访视发生在刚强力清洗之后和母猪进入产仔舍之前。Bracy收集的信息涉及农场和产仔舍特征和管理,以及产仔舍设备和方案,包括清洗和消毒。
其还进行了产仔舍洁净度评分,在观察批次2之前进行清洗后细菌拭子试验。
第二次访视在产仔结束时进行,因为对仔猪进行了处理。Bracy重点关注管理步骤,例如产仔诱导、脐带处理、仔猪干燥介质的使用以及分开哺乳方案。其还评估了仔猪处理实践——仔猪年龄、工具洁净度、给予的抗生素、板条箱洁净度和窝擦洗评分。
第三次访视追踪了猪进入保育舍的情况,在保育舍,Bracy对断奶时疝的数量进行计数,并对任何确定的猪进行尸检。在第四次和最后一次访视期间,其对10-12周龄的猪进行评价,并再次对疝进行计数以及进行尸检。
Bracy提到:“从所有患有脐痈的猪中采集了用于细菌分离和敏感试验的样本。”
结 果
在进行脐带缺陷尸检的3~12周龄的猪中,约半数为真正的脐疝,另一半为脐痈。Bracy报告,分离的细菌包括化脓隐秘杆菌、葡萄球菌属、链球菌属和多杀巴斯德菌。
她说:“分析所有观察到的因素后,仅发现批次和消毒剂的使用对预测脐带缺陷有意义。”
例如,批次1的脐带缺陷几率是批次2的2.43倍,而不使用消毒剂时,缺陷几率为6.03倍。
她补充说,分析批次和消毒剂的相互作用后,发现不使用消毒剂时,脐带缺陷几率为16.90倍。
Bracy说:“这是首次将消毒实践与脐带缺陷率相联系。”“如果一个农场不消毒,具有脐带缺陷的猪的比例保持在非常恒定的水平,并且水平高于使用消毒剂的农场。”
有趣的是,在使用消毒剂的农场,批次2的猪的脐带缺陷率甚至更低。她补充说:“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我要来了,所以他们改变了方案。”“批次之间间隔一个月,因此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因素,例如季节变化。”
因为50%的缺陷是真正的脐疝,Bracy说这提出了遗传学与感染作为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性。她提到:“遵循与脐疝发生率相关的公猪遗传学将有助于未来的研究。”
1.Bracy M, et al. Risk factors for umbilical defects in commercial pigs. Student Research Presentations, 52nd Am Assoc Swine Vet annual meeting.2021;80-82
原文链接:https://pighealthtoday.com/evaluating-risk-factors-for-umbilical-defects/